【资料图】

今年以来,北关区委组织部在全区通过积极运用党员“积分制”管理,充分激发基层党支部的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发挥,用“小积分”激活党建“大动力”。

精准分类,强化“量体裁衣”管理

在全区农村(社区)党员中广泛实施党员积分制管理。根据党员年龄、职务、身体状况和工作特点,分为骨干类、普通类、流动类和特殊类,实施分类管理。按照“底线管理、量化考核”原则,党员积分由“三分一议一票决”组成。三分指基础分、先锋加分、违规扣分;“一议”指民主评议党员,“一票决”指党员受到警告、严重警告、撤销党内职务、留党察看等处分,采取一票否决,取消其评分资格,化为不合格党员。今年全区共制定并下发农村(社区)党员积分管理手册1.24万册,基本实现积分管理全覆盖。

奖励激励,营造“比学赶超”氛围

各村(社区)立足实际,突出特点,通过党建联建、资源共享等方式,由辖区企业捐赠和街道购置的形式建起了“积分超市”“积分银行”,对每名党员工作开展情况实行量化管理。例如,柏庄镇北花村结合实际,制定了详细的“党员积分超市”活动方案和积分细则,采取“月汇总、季表彰”的方式,设立“积分超市”光荣榜,营造争“先”积“分”良好氛围;灯塔路街道搭建“绿币银行”党员积分管理制度,将志愿者工作项目进行量化积分,已有450余名党员群众参与积分兑换。通过开展积分管理和兑换,让党员队伍建起来、能力强起来、形象亮起来累计为群众办好事实事1450件,进一步激发党员群众参与社区共建共治共享的热情。

结果运用,常态评分查摆差距

注重发挥党员积分制管理“正向激励、反向惩处”的导向作用。每月党员评分,次月在主题党日予以公布公示,对得分较高的党员酌情激励,对低于平均分的党员进行组织谈话,并将党员积分直接作为评优评先或处置不合格党员等工作的奖惩依据。通过基层党组织对积分结果的综合运用,努力营造比学赶超、奋勇争先的良好氛围,真正促进基层党员队伍素质能力的整体提升。

关键词: